2012.9.17|尚安診所 張少平 院長 身為皮膚科醫師,有很多親友會詢問我關於「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在臉部抗老的事。在實驗室從血液中萃取出的因子能刺激細胞生長早在30年前就被發現,之後有很多臨床嘗試與運用包括心臟手術、慢性傷口潰瘍、慢性肌肉肌腱傷害等等。例如有醫師嘗試使用自體的血小板濃縮血漿於病患的慢性傷口當成敷料,促進傷口癒合。當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愛美是人的天性,就會有人希望生長因子能活化日漸老化的細胞。 |
|
於是這幾年就有診所開始推出「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來進行美容。但臉部打針相當疼痛,目前坊間除了注射的方式外,有診所甚至萃取患者本身濃縮血小板,產生結晶物後製成可以帶回家塗抹的保養品,讓患者可以用自己的血小板生長因子來抗老除皺。
人類血球中的血小板在受到刺激時會合成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其中包括血小板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BB)、轉型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beta]、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 、上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所以理論上血小板的確會分泌細胞活化所需要的生長因子。一度有許多保養品廠商在產品內使用來自「新生兒包皮細胞」或動物來源的生長因子來抗老。
不過由於來源聽起來不太好聽(把包皮分泌物擦臉上??),加上國內法規規範保養品不得宣稱含有幹細胞或生長因子來行銷,所以很多廠商會改稱內容物為「活化因子」、「青春因子」等等來規避禁令。另一方面,放在保養品中的生長因子往往因為保養品中的其他成分而破壞了生長因子的活性。至於許多診所使用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注射或萃取自體濃縮血小板內生長因子結晶後製成保養品的方式聽起來很合理,但仔細想想卻仍有一些疑問。
1.生長因子種類很多,不是有生長因子就是好。好比好聽的交響樂團演奏需要有好的聆聽環境,需要所有樂器平衡表現,樂手彼此有協調默契,需要有人指揮。生長因子也是需要有適當環境、有數種其他的生長因子一起交互作用、有體內訊號指揮控制,否則不會有作用,甚至會產生細胞癌化。
2.生長因子是胜肽,需要適當的溫度,保存不易。不能亂添加保存安定劑來求得長期存放,以免失去活性。
3.血小板濃縮萃取後的生長因子有無定量?說不定生長因子發揮抗老的組合比例不對或沒有萃取成功,結晶中生長因子含量太低,注射後或塗抹後根本不會有效。
4.生長因子分子量大,無法穿透表皮,所以之前的傷口研究是因為沒有表皮阻擋,可以直接作用於組織。而注射方式可以將生長因子直接打入組織,邏輯上還算合理,至於塗抹方式則無法對應該發揮作用的真皮層內細胞產生效果。
綜合以上疑問,個人認為使用自體血小板注射或萃取其中生長因子塗抹來抗老,目前只能當成一種閒來無事的樂趣消遣,偶一為之似乎無害,但想體驗的患者可能要先考慮長期使用會不會造成貧血(雖然每次抽血量不多,但很多人本來就有貧血的問題),以免顧了面子卻失去裡子。